新京报快讯(记者 王俊)1月16日,教育部发布了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14门课程标准,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和课标将于2018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。
2014年秋季,上海、浙江率先开展新高考改革;2017年浙江、上海两省市的学生已率先采用“3+3”模式参加了高考。北京、天津等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(市、区),在2017年9月份进入高考综合改革实施阶段。
根据2014年国务院印发《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》,要求对高中课程和高考改革进行统筹谋划,做好衔接。
那么,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,将如何与新高考衔接?
以课程标准为龙头 打通学、教、考、评环节 教育部部长助理、教材局局长郑富芝表示,2014年新高考改革方案当中,招生录取新模式的核心是“两依据,一参考”,即将来高校招生录取新生既要看高考成绩,还要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,同时还要参考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情况。根据这样一个改革要求,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改革怎么和它对接、衔接,这里面首先要衔接的是环节,这次修订将学、教、考、评几个环节彻底打通。其中,课程标准是龙头、是总纲、是依据,根据国家标准去编教材、组织教学、实施考试、进行评价。
将课程分为共同必修、选择性必修、自由选修 郑富芝表示,要通过优化课程的结构,来适应高考选择性的需要。
据了解,新高考采取“3+3”模式,语文、数学、外语为3门必考科目,3门为选考科目,考生可从政治、历史、地理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等科目选择。上海是“6选3”,浙江是“7选3”。
那这次课程的修订,怎么对接新高考改革“6选3”或者“7选3”呢?
据郑富芝介绍,这次修订高中课程方案把高中生学习的课程分为三大类,第一类叫共同的必修,所有的学生不管考什么、选什么,必须要学的,这叫共同必修。第二类叫选择性必修,参加高考的学生这些科目一定要学的,必须要修的,只不过给你一个选择的余地,你在科目上、在多少上、程度上可以选择。第三类就是自由选修,跟考试招生没有太直接的关系,专门是为学有余力的孩子准备的。
“这样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,增强课程的选择性,为‘6选3’、‘7选3’做了制度性的安排。”郑富芝说。
研制中国高中生学业质量标准 研制学业质量标准,为考试命题提供参照。也是做好衔接的重要措施。
据了解,这次修订课程标准的一大亮点,就是研制了中国高中学生的学业质量标准。标准根据学生学习程度做水平划分,一般三到五级,根据每个学生自己的学习基础和最后学习结果的程度,划成不同层次。
“这样划分之后,可以达到两个目的:第一,在教学过程当中,因为有水平划分了,老师就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,把握教学的难易程度,实现因材施教。第二,就是给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提供了一个参照,让命题的时候,更好地去把握命题试题的难易程度,试题的水平和层次。”郑富芝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