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机上终于可以使用手机了,传说的手机“飞行模式”终于能飞行了。
从2017年10月,交通运输部第五次修订的《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》开始实施,到今年1月16日,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《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(PED)使用评估指南》下发,再到1月17日、18日,先后有两家航空公司在飞行过程中,允许使用开启飞行模式的手机,飞机上用手机,从之前被高调处罚的“违法”状态,进入了日常化服务。
关于这个改变这些年争议颇多,网络上对解禁使用手机的呼吁也不绝于耳,这些呼声多以国外航空公司实际操作规定来例证。事实上,多年前,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和联邦空管局的专门研究,发现当初禁止飞机上使用手机是缺乏科学依据的,于是在2013年全面废除了禁用手机“飞行模式”的规定。之后不少国家和地区做了跟进。
但是,前几年中国的相关部门的反应有一些慢,依然对飞机上使用手机案件进行严肃处理,不能用手机一度成为不可触碰的红线。因此,这次次中国民航解禁手机,是管理机构顺应民众诉求、打破以往过时规定的进步;航空公司快速响应“落地”操作,也是在满足全球航空市场需求。
2017年,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委托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对机上WiFi服务的商业机遇进行研究。报告得出结论认为,机上WiFi服务具有在未来20年内创造一个1300亿美元全球市场的潜力。那么,如何满足机上WiFi服务,首先需要满足的就是让乘客能够在飞机上使用手机。
其实,中国大陆航司从2016年起,陆续开始对其机队进行改造,以便在航班上覆盖WiFi服务。以东航为例,在解禁之前,该航司提供WiFi的航班每班次100个名额都会有大量空额,而在解禁手机后,有记者体验表示100个名额需要“抢”,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。
这也再次印证了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的调查,“如果没有机上WiFi,将近一半(44%)的受访者愿意更换航空公司”,而机上WiFi服务带来的最大辅助收入机会就是在亚太地区,“到2035年,亚太地区的航空公司将享有103亿美元的辅助收入”。飞机上用手机的禁令终止,打开了一个巨量的蓝海市场,其商业前景值得关注。
机遇同样会带来问题和挑战。新政之后,在飞机上依旧不能够进行接打电话等通信行为。因此,如何确保手机处于飞行模式,有待航空公司给出具体而明确的措施。
安全是民航飞行的底线;而安全措施应该有科学依据,不能把没有科学依据、落后的规定当成金科玉律。民航解禁手机,体现的是科学的尊重、对用户意愿的尊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