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清了,鱼多了,景色也美了。墨水河越来越净,越来越美了。”4月6日,在即墨区“母亲河”——墨水河的河畔晨练的市民孙延亮享受水清、岸绿的美好景色,感慨地说道。
墨水河是青岛市北部区域的一条入海河流,主要流经城阳和即墨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,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、工业企业的急剧增加,墨水河水质受到严重污染、不能稳定达标。
即墨区按照“全线截污、全线清淤、全线绿化、全线贯通道路、全线中水回用、全线整治村庄”的要求,2015年8月开始陆续投资29亿元,全面开展“两河”治理工程开工,将其打造成水清岸绿、自然和谐的生态长廊。
标本兼治、系统治理,对水环境问题精准施治、综合施策。“两河”为流经即墨市区的墨水河、龙泉河。实施主河道整治。墨水河龙泉河全线综治理河道长度35.3公里。全线共铺设截污主管道44公里,累计清理淤泥72万方,新建拦蓄水设施10座,改造13座,建成13万吨/日中水泵站1座,铺设中水主管道22.2公里;新建生态驳岸7公里,改造加固驳岸34公里;新建车行道37公里,慢行道40公里,新建、翻建桥梁6座;全线栽植大型乔木3万余棵,绿化河岸约138公顷,完成13处景观节点建设。
去年,即墨区投资3500万元开展墨水河龙泉河城区段生态治理工程,种植水生植物面积约8万m2,投放滤食性鱼类3万余尾,安装载体固化微生物一体化设备18台,安装浮动式净水厂900m2,该工程的实施完善了墨水河水生态系统结构、提升水体自净能力。投资4.5亿元启动了北部污水处理厂扩建及升级改造,新建4万吨/日地下式污水处理厂,并对原有2万吨/日进行升级。同步投资8000万元,启动了即墨区西部污泥处置中心项目。
疏堵结合,科学治污,开展水生态修复。建设中水回用设施,将深度处理达标的尾水引入河道上游作为景观水,在河道增建调蓄水设施,有条件的河段建设生态湿地,努力增加河道环境容量和应急缓冲能力,加快实现流域水环境稳定达标。雨污混流整治,以“全面截污、雨污分流”为目标,建设沿河主管道53公里、敷设初期雨水收集管道5公里, 清查沿河直排口,设置截污设施15处,全面整治沿河直排、乱排现象,实现“污水无直排”。 对900余处污水混入雨水点源进行改造,消除污水直排河道现象,全面截污,实现“臭水变清水”。
墨水河水生态修复,通过种植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,以及安装载体固化微生物装置等措施进行生态治理。目前已种植水生植物约8万平方米,投放滤食性鱼类3万余尾,安装设备18台,安装浮动式净水厂900平米,下游已基本完成水生态系统构建。
完善长效管护机制。整合专业作业队伍,河道保洁、养护、设施运行等相关工作,由区环卫中心一体化作业,统一管理标准,提升作业协调统筹能力。针对墨水河流域污水排放问题,即墨区实施全面排查整治沿河污水直排及垃圾入河。实行乡镇街道辖区负责制,组织力量对墨水河流域内的主河道、支流河道进行全面排查,发现并封堵污水直排口53处;清理河道垃圾2.8万立方。截止2020年,即墨区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,并通过国家生态环境部和住建部专项核查。
根据监测数据显示:去年以来,即墨区水环境质量得到显着改善,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%,墨水河入海口首次实现了月均值及年均值双达标,水质目标实现类别跃升,重点河流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。
“没整治之前,墨水河淤泥堆积,水流不畅,而且河道两岸杂草丛生。”住在墨水河畔附近的居民丁思告诉记者,没想到,经过几年的整治,原来的黑水变成了“碧水”,河道两岸种上了各类树木,真的是水清河畅、岸绿景美、人水和谐、生态宜居。
碧水泛粼光、白鹭戏草瑛,如今的墨水河畔已成为市民旅游、休闲、健身的生态长廊和休闲公园。2020年,墨水河水质类别由V类跃升至Ⅳ类。行走墨水河畔,一幅人水和谐的幸福图景正在徐徐展开。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使城市河道变得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,让一城碧水成为即墨独具魅力的特色。